司法救助守护“最可爱的人”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我们向全体现役及退役军人致以崇高敬意。军人保家卫国,司法守护后方。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涉军人及其家属权益保护工作,对在案件审理中发现遭遇困境的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开展全方位司法救助与社会帮扶工作,展现司法服务保障军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的积极作为。
边关铁骨、家中脊梁
小学生红红(化名),系一起猥亵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该案被告人年近七旬且身患重病无法被收监执行,并于不久后病亡。经查,红红家庭系当地精准扶贫户,其母亲在其三岁时因患重病去世,家庭为治病欠下巨额债务,哥哥依靠助学贷款求学,父亲(系曾在祖国西南边陲服役的退役军人)身患疾病以务农、做临时工维生,尚需赡养年逾七旬的祖父母,全家居住于精准扶贫政策援建的平房内。案发后,相关信息在当地村庄传播,对红红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二次伤害和心理压力。
法院出击、联动守护
监利法院刑事审判部门审结案件后,主动将红红困境线索移送至院司法救助部门,迅速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并协调联动多部门实施全方位、持续性综合救助。
01 为军娃筑起“成长堡垒”
确立重点关爱对象
紧急将红红由当地乡村小学转学至市区学校就读,使其彻底远离案发地可能存在的负面舆论与环境压力,主动与转入学校联动,将红红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老师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特别关心和必要帮助,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和学习适应情况。
强化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
积极联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及妇联定期为红红提供专业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重建安全感与自信。同时,协同妇联对红红父亲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扶,提升其监护能力和对孩子心理支持的理解。
02 为老兵点亮“希望灯塔”
争取政策来帮扶
鉴于红红父亲的退役军人身份,监利法院协调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当地政府将其家庭纳入常态化帮扶体系,提供年度的家庭慰问帮扶。
解除后顾促就业
通过前述教育安置、心理支持及退役军人事务局帮扶等措施,积极向其父亲推荐本地就业岗位和提供政策咨询。
03 为未来架设“长效桥梁”
上下联动共同救助
监利法院积极申报,提请荆州中院共同发力,为红红审批发放了总额8万元的国家司法救助金。
资金监管保障未来
为确保救助金切实、持久地用于红红的成长与教育,监利法院牵头制定严格监管方案,救助金存入红红的个人专用监管账户,专项用于支付红红的生活费、学习用品、教育相关费用等,提供稳定、长期的保障。
司法拥军,守护荣光
监利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以精准化、常态化的司法服务,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以协同织密保护网络,监利法院加强与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联动协作,打造“教育帮扶+心理康复+经济托底”立体护军网,阻断“因案致贫”链条;以创新守护长远希望,司法救助金“总额审批,分年发放、严格监管”模式,确保“救急金”变“成长金”,诠释司法智慧与温度,用法治力量筑牢军地同心的坚实根基。
政策解读
尊重和保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是对退役军人服役期间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所作重要贡献的肯定,对于促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权利受到侵害,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军人家属,人民法院依法优先救助,不断提升涉军维权的工作效能。人民法院通过积极高效的司法救助工作,将解纠与解困相统一,切实解决了退役军人的生活困难,把党和国家对困难退役军人的帮扶关爱落到了实处。
——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