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道法官 办公正案件 建公信法院
——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年工作纪实
2015年,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做公道法官、办公正案件、建公信法院”的目标要求,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推进司法改革 促进公平正义
为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该院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凝聚共识,形成推动司法改革试点工作的合力。按照中央和省改革要求,核定三类职务序列人员的员额配置,全市两级法院416名现任法官报名参加首次法官入额考试、考核,经过省法官遴选委员会遴选,最后确定385名入额法官。
以审判为中心,强化合议庭、承办法官办案责任制,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健全先行过滤机制。全年召开审委会47次,议决案件及重大审判事务140件。
围绕审限抓流程,严格审限变更和结案审批手续,加大对部分基层法院年底不立案、收结案大起大落问题的监督力度,确保审判活动均衡运行。
创新司法公开 构建阳光司法
如今走进立案大厅,可看见触屏式查询系统,为当事人查询案件信息、了解审判进程提供便利,实现审判流程全公开,这正是该院不断加快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成果。
此外,该院3877份生效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达到应予公开数的100%,位于全省前列。在相关媒体及市区广场LED屏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40人次,将2759条未实际执结案件信息纳入“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以“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为平台,实现司法拍卖信息公开“全天候”。
全市新建审判法庭35个,其中建成并投入使用科技法庭31个,该院已实现所有庭审活动同步录音录像。
为了不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该院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开展国家宪法日、六五普法等普法宣传,举办“法院开放日”和“示范庭庭审观摩”活动16次,到该院旁听庭审的社会各界人士逾千人次,真正做到普法与提高庭审质量和推进审判公开的有效结合。
坚持司法为民 实现公正司法
为了方便群众诉讼,积极应对新施行的立案登记制、新行政诉讼法和一审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标准等新变化,该院不断推进集诉讼服务、矛盾化解、纠纷分流等职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诉讼平台服务。
同时,建立领导集中接访制,强化判后答疑工作,积极筹划12368诉讼服务中心服务热线建设。中院全年接待群众来访2077件次、2298人次,办理群众来信169件次,完成最高人民法院远程视频信访连线55件70人次,依法缓、减、免诉讼费20.4万元,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信访人、申请执行人给予救助48.8万元。
进一步落实联系企业制度,该院参与“万名干部进万企创优服务稳增长”和启动“百名干警联百企、驻百村”活动,对93家企业实行进企联系服务。积极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院干警捐款19200元,到扶贫村走访贫困户33户,协助完成机耕道建设8000米。中院被表彰为全市第五轮“三万”活动“市直先进派驻单位”。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公平正义
该院组织全市法院干警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操守教育,开展争创“百佳庭院”示范单位和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仰,坚守社会主义法治,热爱人民司法事业。全市共有7个集体、19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按照关于开展“守纪律、讲规矩、树形象”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通过院长上党课、庭长谈法治、离休干部讲历史等形式,专题研学,专题交流,对照“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七个有之”等查摆问题,立行立改。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七条意见,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司法廉洁承诺书,办公用房、车辆配置和使用、公务接待、财务管理、婚丧宴请等均严格依法依规办理。实行案件审理、回访、考勤三通报,对所辖8个基层法院审务督察2次,对插手、干预、过问办案全程留痕。有效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按照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培养高素质审判队伍。该院选送129名干警28批次参加各类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专题培训,对400名基层法官、人民陪审员进行9批次轮训。开展司法警察技能大训练,提高司法安全保障,组织参加涵盖“审判工作、执行工作、司法公开、诉讼服务、司法政务”等方面的全省三级信息化大比武,取得较好成绩。认真组织参加各类学术研讨,5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项。
·法院2016年工作关键词
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该院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忠实履行宪法法律,维护人民权益,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法治荆州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切入点,落脚点
该院将全面把握“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工作贯彻“十三五”规划要求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切实增强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新常态,新要求
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人民法院工作不断发展。坚持服务大局,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妥善司法应对。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依法审理涉经济、民生领域各类案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促进创新驱动,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强化服务保障、审判管理、监督指导,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审判质量和效率并重,为荆州壮腰工程“五年大跨越、十年大振兴”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更优化,更便捷
深刻把握新常态下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的新变化,按照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的要求,推进诉讼服务与信息运用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诉讼服务功能、规范诉讼服务标准、优化诉讼服务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诉讼服务。
更公开,更公正
认真落实“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稳妥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等改革,推动审判权运行和内部监督制约的转型。继续深化司法公开,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程留痕、全面监督,努力破解制约司法能力、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正规化,专业化
将“三严三实”要求贯穿队伍建设全过程,守纪律、讲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大力整顿纪律作风。以分类管理改革为基础,以提升司法能力为核心,以完善职业保障为重点,着力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法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