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商 荆州法院在行动丨石首法院: “四位一体” 筑牢知识产权司法屏障
近年来,为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石首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优势,积极探索协同保护新路径,通过深化行政协同、强化司法协作、创新审判机制、推动社会共治,构建“四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去年以来,石首法院1个案例入选湖北法院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王琴法官荣获“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笔架法庭荣获“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打破 “单打独斗”:行政司法协同凝聚保护合力
针对以往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单打独斗”困境,石首法院率先从机制建设入手,推动行政与司法保护从“点状合作”转向“系统联动”。在信息共享与执法协作方面。2022年,石首法院联合石首市公安局出台《关于建立快速查询信息共享及网络执行查控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开辟快速查询和查控通道,有效破解“查人找物难”等问题。与石首市及公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两法衔接构建协同保护机制的若干措施》,明确案件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证据互认等操作规程,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无缝衔接。
在纠纷化解与业务提升方面。依托法院、市监局、司法局联合设立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建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快速解纷通道,以该形式高效化解一批涉本土茶叶品牌商标纠纷案件。在诉讼案件中灵活引入市监局等行政执法人员参与调解,发挥其专业优势促进矛盾化解。今年以来,开展集中联合培训3次,并通过联席会议,加强业务交流,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提升协同保护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跨越地域壁垒:跨域司法协作织密联动网络
作为集中管辖法院,石首法院主动打破地域壁垒,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构建跨区域协作网络。2023年1月,石首法院与松滋市人民法院签订《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工作框架协议》,围绕案件受理衔接、审判事务辅助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建立起稳定的跨域协同关系。
在此基础上,在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导下,还与松滋市法院共同在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预警、纠纷快速调处等 “一站式” 服务,合力守护 “中国第五香” 这一知名品牌。据统计,目前该协作机制已审结相关商标侵权案件 13 件,跨域司法协作服务产业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
聚焦质效提升:审判机制创新破解实践难题
2023年,立足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建设,石首法院率先完善民事、行政、刑事 “三合一” 审判体系,将所有知识产权案件交由笔架(绣林)法庭集中审理,通过统一裁判尺度,为提升司法保护质效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审判实践中的痛点难点,石首法院创新形成 “三道加法” 工作模式,推动案件质效实现 “两升一降”—— 调撤率、自动履行率持续提升,案件平均审理时长不断降低。
其中,“警格 + 网格” 送达调解模式整合公安机关 “警格” 与社区 “网格” 力量,有效破解文书送达、案件调查难题;“示范判决 + 类案调解” 机制针对系列性、群体性纠纷,通过选取典型案件精细审理、作出示范判决,以明确的裁判规则引导同类案件调解,实现 “审理一件、化解一片” 的规模效应;“1+N” 联动解纷机制则以法院审判为核心,联动行政机关、行业协会、调解组织、专家学者等多元力量,形成解纷合力。特别是在推动成立石首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后,多元解纷实现专业化、平台化运作,2025 年共受理调解案件 41 件,调解成功 37 件。
2025 年以来,石首法院知识产权案件调撤率达 83.69%,自动履行率达 86.52%,平均审理周期降至 30.60 天,案件质效连续三年实现进位提升。
推动社会共治:织密基层网络强化保护意识
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向基层延伸、提升全社会保护意识,石首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构建起 “站点 + 宣传 + 服务” 的社会共治体系。在站点建设方面,2024年6月,石首法院与新厂镇政府共建绣林玉液酒业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该工作站与白云边酒业工作站一同入选省级联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成为荆州市仅有的两家省级入选站点,示范效应显著。目前,石首法院已在重点企业、园区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 8 个,形成坚实的基层保护网络,实现司法服务与企业需求 “零距离” 对接。
石首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石首法院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司法专业能力,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