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青语】廖思颖: 从“新”开始 向法迈进
【开栏语】
青春铸法魂,一线写担当。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生动展现荆州法院青年干警扎根基层、服务大局的奋斗姿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特推出“立心青语”专栏。
这里将记录青年干警在执法办案、挂职锻炼、下沉一线的实践足迹,定格他们护航发展、助力支点建设的青春风采;这里将汇聚他们的成长感悟、为民情怀与法治思考,以真挚笔触传递司法温度,以铿锵步伐诠释初心使命。
愿每一篇文字都成为法治星火,照亮前行之路;愿每一段经历都激荡青春回响,汇聚成荆州法院人的时代强音。未来,让我们以“青语”立心,以行动践志,共绘法治荆州的青春画卷!
从“新”开始 向法迈进
廖思颖,1997年6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湖北荆州人。现为荆州区法院审管办(研究室)干部。
初次踏上荆州区法院那枣红色的台阶,步入庄严肃穆的大厅时,我的内心被两种情绪占据:一份隐约的忐忑,来自于新环境的生疏、新同事的未知,更源于对自身能力能否胜任的些许不安;而另一份,则是蓬勃的期待——为我职业生涯这一崭新篇章的开启,激动难抑。
报到之后,我被分配至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工作。起初,我对这个部门几乎一无所知。在领导和同事们热情的帮助与悉心的指导下,让我对这个部门的职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我看来,审管办如同法院的“中枢运营”,把控从立案到结案的全程动态,对各类案件实行严格的跟踪、监督与管理。我们需要深入庞杂的数据背后,以宏观视角审视审判工作全局。日常工作中,我们与各种审判管理指标打交道:收结案数、审理天数、调解率、上诉率、改判发回重审率……这些数字看似枯燥,却真实反映着审判运行态势与案件质效,是法院工作全方位的“晴雨表”。
我逐渐意识到,审判管理工作虽不直接面对当事人,却以另一种形态守护着司法的公平与正义。其价值,体现在保障审判体系高效、精准地运转——每一个程序环节、每一处数据节点,都如精密齿轮般必须严丝合缝、不容偏差。例如,在数据核算与统计中,细致是生命线。每一个数字都可能牵涉审判态势的判断与司法决策的参考,必须反复核对、慎之又慎。再比如结案审核,它直接关乎裁判文书的专业与严谨,需要我们几乎以“吹毛求疵”的态度严格把关,守住案件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因如此,我深切体会到这份工作对专业能力和严谨作风的高要求,也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学习、持续进步,不断提升业务素养与综合能力。
新闻宣传是我们部门另一项核心职责。我曾根据安排,前往一桩刑事案件的庭审现场拍摄照片、录制视频。那是我第一次直面法庭的庄严,法槌落下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书本中冰冷的法条正真实地介入鲜活的人生,抽象的程序正义此刻正具象地影响着个体的命运。那种真实的冲击,远超任何文字描述,于我而言,不啻为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治公开课。
而在随后的稿件撰写中,我才真正体会到法院新闻宣传所要求的专业与严谨。它远非简单的记录与传达,除了需恪守传统新闻写作的准确与凝练,更需理解案件背后的法律逻辑与社会意义,要对释法说理、法条引用等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段经历让我领悟到,法院宣传不仅是对庭审现场的再现,更是对法治进程的见证与责任。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而宣传,正是让这种“看见”成为可能,让司法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三个月的工作,让我褪去了最初的陌生与迷茫,我为自己能成为这个“幕后团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在这段旅程中,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无私关怀与耐心帮助,感谢他们在我懵懂时给予指引,在我犹豫时给予鼓励,让我从一个对审判管理和法院新闻宣传工作的“门外汉”,逐步跨越生疏、走向熟悉。每一次指点、每一句提醒,都成为我前行的重要力量。
我深知,未来的路还有很长,需要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只会更多。我将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在不断学习中沉淀自己,于细致工作中磨练专业。努力成长为一名有温度、能共情、有深度、善思考、有情怀、担使命、有力量、能坚守的法院人,为这份守护正义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