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尽生命只为党徽法徽更闪耀
——追记全市优秀共产党员、沙市区人民法院原刑庭庭长杨军系列报道之八

发布时间:2020-12-01  访问次数:557

    今年7月23日,上午“云庭审”3个案件,下午赶往洪湖看守所开庭;

    7月24日,上午在江陵开庭,下午参加“6·03”房地产领域涉黑案联席会议研究案情;

    7月25日,全天参加院里审判委员会会议。当天晚上9时许,杨军感觉胸背剧烈疼痛,被送往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紧急转送至武汉同济医院抢救。

    “我手头上的案件时间较紧,得请同事们帮忙了。”转送武汉前,杨军还不忘给沙市区人民法院院长邹应斌留言。

    7月27日早上,手术成功的消息从武汉传来,同事们都为老杨能挺过难关而倍感欣慰。可无情的病魔还是没有放过他。中午便传来噩耗,杨军没能如期醒来,他因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陷入重度昏迷。

    7月28日深夜,遵从家属的意见,杨军从武汉转院到荆州。夜幕下满是焦急等候的人们,50多位领导同事自发赶来,就想看看老同事。当医护车缓缓驶入医院,等候的亲人、同事、朋友再也噙不住眼泪,失声痛哭。

    杨军安静地躺在病房里,时针缓缓走到7月29日凌晨2时30分,也指向了他人生的终点。

    7月31日,杨军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沙市殡仪馆举行。遗照中的杨军,带着温雅谦逊的笑容,在白菊花的簇拥下注视着所有的人。

    “我一闭上眼睛,感觉这位好兄弟还在身旁。”作为杨军一入职就搭档的老朋友,佘军泣不成声:“大家一起挑灯夜战的场景,还有那一幕幕青葱岁月,在脑海内像过电影般。”

    以青春之名,为天平增一色。1990年,22岁的杨军进入沙市法院工作,从法警到会计,从书记员到审判员,杨军最终成了一名刚直不阿的法官。整整30年,他是“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他是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是有口皆碑的好法官。

    “我们做得好一点,社会就会更稳定一点。”老同事王斌一直记得杨军对她说过:“一个案子处理好,对一个家庭、整个社会都会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刑事案件审判,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俯首耕行,肩扛正义。从事审判工作以来,杨军始终是院里的“一面旗帜”,是办理刑事案件的“一块王牌”。在全市基层法院中,他的年办案量最多,这背后有汗水、有心血,更有共产党员那份忠诚与担当!

    “老杨啊,你就这么狠心,把我们娘俩丢下一个人先走了!”妻子痛不欲生,可知夫莫若妻,她哪能不知道:当了20多年法官,丈夫对这份职业的爱早已融入血液、铸入灵魂,法庭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得罪人,可以;对不起法律,不行。整个法官生涯里,杨军牢牢守住公平公正底线,没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

    “做法官,就该如他一样,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一直把杨军当做恩师的员额法官曹绪华泪如泉涌,她和庭里的年轻人将师父法袍上的几枚扣子剪下来留作纪念,永远激励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默默奉献。

    此去不缘名利去,万里归心对月明。杨军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前来悼唁的人们络绎不绝,一副副低垂的挽联书写着悲痛。

    斯人已逝,法魂长存,明灯不灭。

    噩耗在微信圈迅速蔓延,家人、朋友、前辈、同事、同行、律师……人们流泪、痛惜、不舍,不愿相信。

    一个人具备什么魅力,才能折服众人之心;一位法官具备什么品质,才能赢得众人尊敬?

    ——正如沙市区人民法院纪检书记鲁靖含泪写下的挽联:“头顶国徽天地正,一身法袍气自昂。舍身而去心犹在,荆州潸然泪悲怆。审判台前明善恶,法槌起落正义扬。呕心沥血三十载,忠诚担当万古长。”

    “我死后,将骨灰撒到长江里。”杨军这样嘱托。

    妻子和儿子悲痛万分,手捧骨灰,徘徊在长江边。“留着吧,感觉咱们一家三口还在一起、团聚着。”这一次妻子没有听杨军的。

    滔滔江水,莫知我哀。杨军用刚正不阿、善良真诚和对审判事业的不懈探求,赢得了一位法官的身后荣耀。

    这荣耀,折射的是中国司法人的梦,映照的是法治中国的前路。

    江水不尽,英灵永存!


文章出处: 沙市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