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青语】易宗慧:从企业法务到法官助理
【开栏语】
青春铸法魂,一线写担当。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生动展现荆州法院青年干警扎根基层、服务大局的奋斗姿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特推出“立心青语”专栏。
这里将记录青年干警在执法办案、挂职锻炼、下沉一线的实践足迹,定格他们护航发展、助力支点建设的青春风采;这里将汇聚他们的成长感悟、为民情怀与法治思考,以真挚笔触传递司法温度,以铿锵步伐诠释初心使命。
愿每一篇文字都成为法治星火,照亮前行之路;愿每一段经历都激荡青春回响,汇聚成荆州法院人的时代强音。未来,让我们以“青语”立心,以行动践志,共绘法治荆州的青春画卷!
从企业法务到法官助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易宗慧,1997年9月,硕士研究生学历,湖北恩施人。现为荆州中院民三庭法官助理。
2025年7月,我来到了荆州这个历史厚重的城市,正式开启人生第二段工作旅程。从灵秀恩施到荆楚文化浸润的荆州,跨越的不仅是三百公里的地理距离,更是从企业法务到法官助理的身份蜕变。回顾过往,7年法学专业的深耕为我奠定了专业理论根基,2年企业法务的历练让我积累了一定的实务经验,但当我真正走进法院的大门,才更清晰地认识到:高素质法律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深度,更需要司法为民的温度与司法实践的广度。如今成为法院队伍中的一员,怀揣着法治建设的理想与对司法事业的敬畏,我愿以青春为笔、初心为墨,在服务司法支点建设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法律人的答卷。
以学为基,筑牢司法履职的“压舱石”
从湖北交投襄阳运营公司法务到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身份的转变本质上是职责内核的重塑。过去在企业,法治工作更多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展开,聚焦于合同条款的字斟句酌、合规体系的闭环构建,服务的是企业稳健发展的“经济账本”。而法官助理身处司法审判的最前沿,面对的是张三李四的家长里短、社会矛盾的集中呈现等,既要辅助法官抽丝剥茧梳理案情脉络,又要精准衔接送达、调解、庭审等诉讼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每一份文书都承载着司法公正的具象表达。
这种转变要求我跳出“企业视角”,重构知识体系与思维模式:既要重新深耕民事诉讼法、民法典等基础法律,精准把握司法解释的最新动态,更要学习群众沟通技巧等“实践必修课”。不仅跟着卷宗学,研读过往典型案例,学习优秀裁判文书逻辑与说理技巧;还要跟着法官学,在庭审记录中观察办案技巧,在文书草拟中领悟法律适用规则;更要跟着实践学,体会“法理与情理”的辩证统一。唯有持续“充电蓄能”,才能让履职的“压舱石”更稳更实。
以干践行,锤炼司法为民的“真本领”
法治为民,重在守民心,司法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法官助理的价值是在具体事务中彰显的。从协助庭前准备到参与案件研讨,从整理诉讼材料到校对裁判文书,每一项看似琐碎的工作,都是保障审判质效的重要环节。
这要求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秉持“工匠精神”——对数据核对要“斤斤计较”,对程序节点要“锱铢必较”,对当事人诉求要“时时记挂”。把每一次协助办案都当作成长的契机:在复杂案情中锻炼逻辑分析能力,在多方沟通中提升协调能力,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增强应变能力。始终牢记“司法为民”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让当事人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的细节里,体现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追求中。
以廉护航,坚守司法公正的“生命线”
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廉洁是司法人员不可逾越的底线。入职谈话时,政治部罗主任向我们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守好规矩”。从穿上制服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要主动隔绝“人情社会”的干扰,拒绝“利益输送”的诱惑,始终保持对法律、权力的敬畏。法官助理虽不直接作出裁判,但身处审判核心环节,更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在与当事人接触时,坚持“办公场所谈工作、公开渠道传信息”;在处理案件时,坚守“只认法律不认关系”的原则;在面对亲友说情时,敢于“红脸拒请”,用“不近人情”守护司法的纯粹。
我会以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一辈子坚守初心、一辈子公正办案”的品格;以反面案例为警示,警醒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代价。始终牢记,个人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自身形象,更关乎法院的公信力。唯有守住廉洁底线,才能让司法公正的“生命线”永不褪色。
从清江之畔到荆江之滨,变的是工作环境与岗位角色,不变的是对法治的信仰与追求。作为法院队伍中的青年一代,我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默默耕耘,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积极作为,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让青春在司法事业的沃土中扎根生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荆州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