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商 荆州法院在行动丨监利法院:多措并举破烂尾困局 为营商环境注入民生温度

作者: 李雅洁、何润苗    发布时间:2025-11-07  访问次数:43

2025年秋,湖北监利容城镇联盟路,滨江豪园小区阳台玻璃映着秋日暖阳,102户业主在交房仪式上喜提钥匙。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钢筋锈蚀的烂尾现场?从“停工僵局”到“幸福新居”,这场蜕变的核心推手,正是监利法院以法治思维破解民生难题、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僵局:司法介入前,烂尾七年的“民生痛点”与“市场堵点”

2018年底,滨江豪园因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停工,原定2020年交付承诺落空。此后数年,项目两度复工又停滞,100余户业主面临“一辈子积蓄打水漂”的焦虑,更让市场对监利房地产领域产生“投资顾虑”——企业不敢轻易介入烂尾项目,购房者对本土房企信心受挫,形成“民生难安、市场遇冷”的双重困局。

“业主代表沟通时红着眼眶说‘孩子要上学却没安稳家’,但单纯的行政协调难以厘清3.5亿元债权债务,也无法为项目找到合法合规的重生路径。”监利市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坦言,此时的烂尾难题,亟需司法力量介入,以法律框架破解“资金安全、责任界定、市场信心”三重堵点。

 

破局:法院主导“法治组合拳”,筑牢营商环境“安全防线”

2024年,监利法院主动担当,以破产重整程序为核心,联动多部门构建“司法主导、政府协同、市场运作”机制,将“保交楼、稳民生”与“护市场、优环境”深度绑定,每一步都彰显司法对营商环境的保障作用。

司法尽调“严选资”:以深度核查筑牢项目根基。针对烂尾项目“二次烂尾”的市场痛点,监利法院牵头成立专项核查组,远赴意向投资人所在地开展3天司法尽调:不仅审核企业资金实力、开发资质等基础信息,更通过调取企业涉诉记录、履约历史,评估其社会责任感与法治合规意识。最终选定的战略投资者,需缴纳2000万元履约保证金、承诺总投入6000余万元——这一司法主导的“选资标准”,既为项目筛选出可靠主体,更向市场释放“监利烂尾项目有法治保障”的信号,重塑投资信心。

创新监管“管好钱”:以三方公管守护资金安全。资金挪用是烂尾项目的“顽疾”,也是企业与业主的共同顾虑。监利法院创新推出“管理人+投资人+政府专班”三方共管机制,将资金监管纳入司法程序:每一笔工程款支出需经管理人审核、法院备案,确保资金直接流向材料采购、施工班组,实现“施工进度与资金拨付”实时挂钩、全程可溯。这一机制不仅彻底打消业主对“钱房两空”的担忧,更让投资人明确“资金使用有规范、权益有保障”,为市场主体营造了“安全、透明”的经营环境。

    司法协同“快赶工”,以高效联动破解履约难题。2025年梅雨季节导致室外施工中断,项目面临工期延误风险。监利法院主动介入,牵头召开“司法协调会”,联动住建、水电气等部门制定“大雨干室内、小雨抢室外”的施工方案;同时建立“日汇报、周调度”司法监督机制,每天跟踪墙体粉刷、电梯安装等关键进度,每周协调解决配套衔接难题,用“挂图作战、完成销号”的司法服务效率,帮项目追回延误工期,保障投资人履约能力,也让业主看到司法对“交房承诺”的强力护航。

 

焕新:司法护航下的“交付答卷”,既是民生温度也是营商亮度

2025年10月底,滨江豪园正式交房仪式上,业主手捧钥匙感慨:“法院管着质量、盯着进度,我们才敢放心等!”这份安心,源于监利法院将司法监督贯穿交付全流程:交付前,法院指导物业与施工方开展“地毯式”质量排查,从墙面平整度到水电线路通畅度,均需对照标准形成检测报告,确保“交付即合格”;施工中,法院邀请业主代表参与监督,关键环节需经业主确认后才能进入下一步,以司法透明保障业主知情权,也让投资人在“阳光监督”下规范施工。

从厘清3.5亿元债权降低业主与企业风险,到全程司法监督确保交付质量,滨江豪园的交付,不仅是102户家庭的“安居梦”成真,更向市场证明:监利法院能以法治手段破解“烂尾难题”,为企业提供“敢投资、能履约”的营商环境,为群众提供“有保障、能安心”的消费环境。

 

延伸:从“个案破局”到“机制立规”,司法为营商环境建章立制

滨江豪园的成功,不是孤立的“司法个案”,而是监利法院以点带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起点。

此前,监利房地产领域因“烂尾风险”存在投资顾虑,而滨江豪园通过“司法尽调选资”“三方共管资金”的实践,让更多企业看到监利“依法办事、保障权益”的司法环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监利市新引进房地产配套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5%,“化解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信心”的司法效应逐步显现。

监利法院已将滨江豪园经验,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可复制机制”:针对中小微企业困境,借鉴“预重整”思路提前司法介入,帮助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化解债务风险;针对民生类项目,沿用“三方共管”资金模式,保障项目资金安全;更计划牵头编制《民生项目风险化解工作指南》,将司法实践中的“选资标准、监管流程、协调机制”固化为制度,让“法治破局”有章可循。

 

未来:数字化司法赋能,织密营商环境“保障网”

为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营商环境的效能,监利法院正搭建“项目动态监管平台”:整合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实现从项目立项、施工进度到资金流向的全流程数字化跟踪,通过司法大数据提前预警“停工风险”;同时开通“业主线上监督通道”,让群众可实时查看项目进展,以司法透明拉近“企业、群众、政府”距离,让营商环境既有法治硬度,更有民生温度。

从滨江豪园的“一栋楼”,到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套司法体系”,监利法院用实践证明:司法不仅是化解纠纷的“裁判者”,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护航者”。每一次对民生难题的法治破解,都是对“市场信心”的有力提振,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未来,当更多“烂尾困局”在司法护航下变为“幸福图景”,监利的营商环境必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文章出处: 监利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