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刘立:金秋又闻米酒香

作者: 刘立    发布时间:2024-10-10  访问次数:467

 

七十五周年的浓情厚意,对许多人而言,是田汉笔尖里的汩汩流淌,是聂耳琴键上的音符飘扬,而我的国庆记忆要从一碗米酒说起。

微信图片_20240828093223.jpg

九十年代初,国庆节前夕,外公所在的货运厂破产倒闭,曾经端着“铁饭碗”的他瞬间下岗。在我童年记忆里的某个深夜,两老坐在方桌前沉默无语,老宅昏暗的灯光映托着他们怅然和失落的脸庞。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外婆一个人的收入显然不够维持这个家庭的日常开销。

“我们老两口还是干回老本行吧,有手有脚的,不给儿女添麻烦。”外婆拿出部分积蓄,准备开一家小店经营米酒。随后几天,外公请附近的木工打了几个货台,涂满鲜红的油漆,挂上喜庆的牌匾。外婆从八里街市场采购了糯米、酒曲和一些器皿,摆放得整整齐齐,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窄巷子中的米酒小店算是正式开张!

金秋时节,孝感人做米酒的传统已有千年历史,根据《孝感县志》记载,米酒“成于孝,始于宋。后多效之,而孝感独著”。宋太祖赵匡胤曾为孝感米酒书匾题字“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外婆说,制作米酒要经过浸米、蒸饭、摊干、拌曲、装缸等工序,少一步都不行,得把米的魂打开了,才能做出软、糯、鲜、香的味道。

小店刚开业时,口碑尚未打响,外公挑着“米酒担”晃晃悠悠、走街串巷,外婆每天在店里起早摸黑、不辞劳苦,尽管收入不尽人意,但他们始终对未来满怀憧憬和期盼。少不更事的我尚未体会到长辈的辛勤和现实的不易,嘴馋的时候,会趁外婆不注意,踩在小凳子上,轻轻挪开酒缸的盖板,用手指在里面迅速戳几下,接着放回嘴里吮吸。然而,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外婆,“乖孙,想喝米酒就跟外婆讲,煮开了味道会更好一些”,不久后她便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米酒放在我面前。那一瞬间,小小的店面似乎已然容不下心中的欢愉,我端着碗狼吞虎咽,肆意地享受着此时此刻的美味,在物质较为贫乏的年代,那一碗碗带着蛋花的米酒,温暖了我童年的记忆,香甜了那段泛黄的时光。

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生活环境也越来越优越,国庆期间,街头小巷都会张灯结彩,展示琳琅满目的货品,而我却始终忘不了米酒的香味。每逢不顺心的事情,我都会拿上一罐米酒,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拉开拉环,让它的香味萦绕在鼻尖和口腔。那般香甜滋味总能令我躁动的心安稳下来,宛如一艘在海洋里劈波斩浪的帆船,带着我缓缓驶入记忆中的窄巷,在这个米酒小店里,我看到外公正汗流浃背地装卸物品,看到外婆正满脸热情地迎送客人,还看到自己正安然自得地喝着米酒……它让我明白,日子再苦总会过去,决不能轻易被挫折打倒,更让我懂得,人生再难不能等靠,要凭自己的努力去过上理想的生活。

米酒的香味,就像一首耐听的老旋律,回荡在祖国华诞的红色乐谱之中,陪我走过童年,走过最困难的岁月。我相信,不管行多远,到了哪里,它都会伴我左右,让我的生命愈发坚韧而从容,不再畏惧前路的泥泞与荆棘。

 


文章出处: 法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