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青语】刘姣:以细节筑根基,以敬畏赴使命
【开栏语】
青春铸法魂,一线写担当。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生动展现荆州法院青年干警扎根基层、服务大局的奋斗姿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特推出“立心青语”专栏。
这里将记录青年干警在执法办案、挂职锻炼、下沉一线的实践足迹,定格他们护航发展、助力支点建设的青春风采;这里将汇聚他们的成长感悟、为民情怀与法治思考,以真挚笔触传递司法温度,以铿锵步伐诠释初心使命。
愿每一篇文字都成为法治星火,照亮前行之路;愿每一段经历都激荡青春回响,汇聚成荆州法院人的时代强音。未来,让我们以“青语”立心,以行动践志,共绘法治荆州的青春画卷!
以细节筑根基,以敬畏赴使命
刘姣,1990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湖北荆州人。现为江陵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书记员。
时间不语,却在悄然间记录下成长的每一步印记。入职执行局已数月,这段短暂却充实的时光,让我完成了从法律理论学习者到司法实践参与者的初步跨越,也让我深刻体悟到:书记员工作看似平凡,却是支撑司法程序高效运转、守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基石,同时也让我在实践的磨砺中,愈发清晰地触摸到司法工作的温度与重量。
思想认知:从“了解”到“敬畏”
在进入法院前,我对“书记员”的认知停留在“记录、整理资料”的表面,对法院工作的理解也多源于书本上的法律条文。但入职执行局后,这份认知被彻底重塑。记得第一次协助制作财产查控文书时,前辈反复叮嘱我:“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财产线索要逐一核对,哪怕一个身份证号码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查控对象错误,既浪费司法资源,又会让申请人的期待落空。”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书记员手中的笔,连接的是法律的威严与当事人的权益。这种“一字千钧”的重量,让我对“司法公正”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每一份文书、每一个细节的责任。
同时,我也清晰地认识到,书记员绝不仅是“记录员”。在执行局,我们是司法辅助工作的执行者,多元的职责,让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敬畏,也让我明白,只有扛得起责任,才能配得上“司法辅助人员”这个身份。
工作实践:从“生疏”到“熟练”
执行局的工作节奏快、内容杂,入职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实战”的压力。我的日常工作围绕案件全流程展开,包括新案件的文书制作、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查控协助、案件报结手续办理、当事人来电接待,以及协助法官走访相关单位查找线索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案卷整理工作,前辈说:“规范的卷宗是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每一页材料的排序、装订都必须严谨细致。”起初我不以为然,直到第一次独立整理案卷时,因将“执行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的顺序放错,导致后续查阅时浪费了大量时间,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一份整齐、规范的卷宗,不仅是案件的“档案”,更是后续复查、监督的重要依据,容不得半点马虎。前辈们也总是手把手地教我,从文书的重点条款解读,到案卷装订的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正是在这样的“实战”与“指导”中,我逐渐从生疏走向熟练,工作效率也慢慢提升。
团队与学习:从“新人”到“融入”
作为一名新人,我最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温暖且严谨的团队。刚入职时,我对执行系统的操作、文书模板的使用都不熟悉,同事们主动帮我梳理工作流程,甚至放下自身的工作,陪我一起练习文书制作,帮我检查文书的准确性。有一次,我因不熟悉案件报结的线上操作,眼看快要到截止时间却毫无头绪,急得满头大汗。旁边的同事看到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一步步教我如何录入信息、上传材料、核对数据,直到我成功完成报结。她说:“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不懂就问,别担心麻烦。”
更让我动容的是团队执行法官们的敬业精神。一位同事前段时间脚意外受伤,但他仍多次拄着拐杖外出接待协调;另一位同事基本每天都在外奔波调查取证、做调解,回到办公室也有接不完的电话,每次都很耐心地跟申请人答复案情进展,安抚他们的情绪。看着他们每天忙碌不停的身影,我深刻理解了“兢兢业业”的含义——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专业能力,更需要对法律的坚守和对当事人的负责。
在这个团队里,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同事间的互助,更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氛围。每个人对待工作都一丝不苟,“较真”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我。未来,我会继续脚踏实地,不断学习,在执行局这个“练兵场”上不断成长,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法辅助人员,为维护司法公正、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