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亚胜在荆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法院工作报告
1月8日下午
在荆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贾亚胜
向大会作报告
2024年荆州法院有哪些发展变化?
2025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4年主要工作
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四大会战”,打造“四型”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金融纠纷案件多元解纷机制”入选“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获省法院高度肯定,行政争议多元化解、知识产权审判、执行等多项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全市法院服务大局更有力度,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成色更足。
14个集体、38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涌现出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突出个人杨斌、全省优秀法官杜坚松等一批先进典型。
1、坚定不移强化政治建设 着力锻造过硬法院铁军
筑牢忠诚之魂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开展政治轮训2000余人次。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青年干部培训班。主动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要工作、重大事项35件次,坚定法院工作正确方向。
恪守干净之本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司法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出台作风问题惩戒规定,检视查摆问题56个,制定整改措施80条,整改到位率100%。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直接参与15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司法巡察、审务督察59次。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为10名干警澄清正名。
淬炼担当之能
持续推进“青蓝工程”,选派193名干警到重点岗位和基层一线锻炼,62名“85后”年轻干警走上领导岗位。搭建“立心研习社”“菜籽团”等平台,组织培训148场。3名法官入选全省审判业务专家,市中院司法研究课题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秀,11篇案例获评最高法院、省法院典型案例,14篇裁判文书、论文获省级以上表彰。
2、坚定不移抓好主责主业 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惩治刑事犯罪提升安全感
>审结刑事案件5973件,判处罪犯6073人。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审结涉黑涉恶案件5件52人,加大“黑财清底”力度,执行涉案财物价值约3亿元。
>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量连续三年下降。
>审结毒品犯罪案件476件。对贩卖毒品88公斤的陈某某依法执行死刑。
>审结175起涉缅北电信诈骗案件,262人获刑。
>妥善办理涉案金额超10亿元的顾某某等4人虚开发票案,有效打击涉税犯罪。
>审结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98件,依法审结中央交办的涉足球腐败案5件。
保障民生权益提升幸福感
>审结民事案件34949件。
>妥善审结婚姻、继承、赡养等家事案件6503件,发出人身保护令、家庭教育令24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792张。
>强化欠薪治理,审结各类劳动争议案件689件。
>依法审结涉房地产、建设工程等纠纷案件1648件。
>认定扶起摔倒老人者无责,让见义勇为更敢为,入选湖北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化解行政争议提升满意度
>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审结行政案件856件,新收一审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7.3%。
>规范引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出庭应诉率达99%。
>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9份,助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搭建“法院+人社”行政争议化解平台,“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室”实现全覆盖。
>荆州区法院构建“四共四端”工作法,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一把手”出庭应诉率同比分别提升39%、74%。
兑现胜诉权益提升获得感
>执结执行案件16594件,执行到位21.97亿元,执行质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开展“荆楚雷霆2024”专项行动,对涉民生、涉金融、涉特殊主体等案件集中攻坚,2个案例入选湖北法院执行典型案例。
>办好涉农民工工资执行案件,执结1616件,执行到位2.6亿元。
>紧盯“骨头案”“钉子案”,开展交叉执行369件,实质进展到位率72%,居全省第一。
>探索财产集中处置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法院对公积金的自主网络化查控。
>重拳打击拒执行为,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罪”线索22人,拘传785人,拘留514人。
>开展执行直播活动7场,超200万群众互动观看。
3、坚定不移服务示范区建设 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助力一流营商环境
审结涉企案件16283件。市中院牵头负责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指标连续两年跃升进位,5个项目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先行区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三。发挥府院联动机制功能,高效审结破产案件19件,化解债务30亿元,盘活资产8.5亿元,安置职工705人,释放土地1868亩,促推市场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开展“司法服务进企业”专项联络活动,走访重点企业63次。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及时将475家企业、4008名个人移出失信名单,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服务创新发展环境
助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22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平均办案用时31.44天,同比缩短16.5天。深度运用“法院+知识产权局+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模式,案件调撤率达92%。开展“宜荆荆恩”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合作,夯实跨区域全链条保护格局。推进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29家,打通知识产权保护“最后一公里”。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1个集体、1名个人获省法院等五部门通报表扬。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
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司法责任,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66件。依法严打非法捕捞等犯罪行为,审结相关案件27件,同比下降61.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审结危害野生动物案件18件。创新恢复性司法实践举措,石首法院创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运行管理机制,入选湖北法院长江大保护十大典型案事例;监利法院审结全市首例“以碳代偿”案件;公安法院联合湖南澧县、安乡法院,建立“法护百湖”工作站,共护河湖安澜。
4、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 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以更大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10名法庭庭长挂职乡镇党委委员,两级法院全面入驻矛调中心,“零距离”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构建“法院+”多元解纷模式,向调解组织分流案件10267件,调解成功率53.8%。在全省率先建立“调解+仲裁+诉讼”工作衔接机制,挂牌成立仲裁调解中心,为涉企纠纷提供“最优解”。深化“人大代表+法院”工作机制,设立法院联络人大代表工作室。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荆州区川店法庭创新“三地三调”工作法,案件调撤率高达92.8%。“代表说理+法官释法”叠加效应更加凸显。围绕保健食品安全、不动产证办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等问题,发送司法建议81份,回复率100%。
以更暖行动解决急难愁盼
落实“有信必复”要求,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523件,回复率100%。健全接访下访工作机制,两级法院院领导接访下访1120人次,督办涉诉信访事项327件。坚定“事必有解”信心,扎实开展“治重化积”专项行动,省法院交办的43件重复信访案件全部化解。巩固律师代理刑事申诉制度试点成效,更好保障申诉权依法有效行使。强化弱势群体司法关怀,依法救助困难当事人149人、389万元。
以更实举措讲好法治故事
在《人民法院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稿件600余篇,“荆楚楷模”杜坚松先进事迹在全省推广,微视频《坚松如松》获最高法院“金法槌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创新打造“法官来了”普法品牌,制作《法庭内外》普法节目24期,开展“法律六进”活动200余场,受众超10万人次。《法话西游 护“未”周全》系列微视频获全国“十佳百优”新媒体作品。持续推进“禁毒+反诈”宣传工作,营造全民禁毒反诈的浓厚氛围。1个集体获评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5、坚定不移做实公正效率 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严格监督促公正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院庭长带头办案数占总结案数的67.58%。出台阅核制度实施细则,院庭长阅核案件14863件。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咨询功能和审判委员会把关作用,落实“专家会诊”和类案检索机制,促进裁判统一、同案同判。邀请检察官、人大代表、律师参与监督,评查发改指案件365件、裁判文书150份。将“法答网﹢案例库”融入审执常态,两级法院交流法答网问答1020个,统一裁判指引7个,6个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1场庭审入选首届全省法院优秀庭审。
精细管理提质效
强化“立审执”全周期管理,定期开展数据会商、条线指导,靶向提升审判质效。在有区间值的14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中,13项优于或位于合理区间。常态化清理长期未结、久押不决案件,两年以上未结诉讼案件全部清零。健全繁简分流机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结案件29694件,占所有诉讼案件的66.77%。
数智赋能优服务
巩固“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成果”,推行“诉讼服务一码通”、立案“容缺受理”机制,两级法院跨域立案、网上立案171 14件,电子送达案件3421 1件,电子送达率94.32%。推进“无纸化”办案改革,实现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平均办案用时同比缩短12.17天。在执行办案中配备移动办案终端,全面对接“执行流程节点推送系统”,办案效率同比提升26%。深化智慧法院应用成果,在全市法院推广适用“庭审语音转换系统”,1名干警获评全省智能化成果运用比武“优秀能手”。
6、坚定不移接受各方监督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认真落实审议意见。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见证执行等1878人次,走访代表委员580人次。组织39名四级代表委员调研“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面对面”建言献策。
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
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高质量办结政协提案6件。开展政协委员进法院活动,39名省、市政协委员走进法院,“沉浸式”感受优化营商环境新成效。
依法接受纪检监察监督、检察监督
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对“一把手”、领导班子和司法权运行全过程的监督。认真办理检察建议,审结抗诉案件21件,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88次,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全面推进阳光司法,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46场,召开新闻发布会4次,组织庭审旁听75场,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2201件,努力实现“看得见”的公平正义。
2025年工作思路
政治建设再上新高度
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
服务大局再展新作为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犯罪,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助推更高水平平安荆州建设。围绕“两地两区一枢纽”目标,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
司法为民再添新举措
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妥善审理好执行好民生案件,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更高水平司法服务基层善治。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把“案结事了、政通人和”落到实处。
改革创新再书新答卷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司法改革成果更广泛惠及人民群众。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工作,完善案件阅核机制,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参与和推动数字治理。
队伍建设再续新活力
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长效机制,促进更多高层次审判人才脱颖而出。全面履行从严管党治院政治责任,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确保公正廉洁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