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青语】吴琦: 执教金陵砚田远,护法石首法徽新

作者: 吴琦    发布时间:2025-10-10  访问次数:106


【开栏语】

青春铸法魂,一线写担当。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生动展现荆州法院青年干警扎根基层、服务大局的奋斗姿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特推出“立心青语”专栏。

这里将记录青年干警在执法办案、挂职锻炼、下沉一线的实践足迹,定格他们护航发展、助力支点建设的青春风采;这里将汇聚他们的成长感悟、为民情怀与法治思考,以真挚笔触传递司法温度,以铿锵步伐诠释初心使命。

愿每一篇文字都成为法治星火,照亮前行之路;愿每一段经历都激荡青春回响,汇聚成荆州法院人的时代强音。未来,让我们以“青语”立心,以行动践志,共绘法治荆州的青春画卷!

执教金陵砚田远,护法石首法徽新

微信图片_20250915172139.jpg

吴琦,1992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江苏南京人。现为石首法院综合庭书记员。

我,江苏南京人,曾是一名公考老师,如今怀着对法治事业的向往与热忱,踏入石首市人民法院,成为一名干警。角色的转变,不仅是职业的跨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肩。从南京的繁华喧嚣到石首的宁静祥和,从讲台到法庭,从传授知识到践行法治,我深知,唯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脉,方能在司法实践中不负使命,不负青春。

初到石首,这座小城的慢节奏与南京的“地铁速度”形成鲜明对比。南京的街道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如森林,人们步履匆匆,仿佛被时代的齿轮推着向前;而石首的街道宽敞而安静,傍晚时分,江边的晚风裹挟着烟火气,街坊邻里在广场上悠闲散步。初时,我难免怀念南京的繁华便利,但渐渐发现,石首的烟火气里藏着另一种温度——这里的人们更愿意驻足交谈,眼神中多了一份质朴与真诚。这种转变,让我从浮躁中沉淀下来,开始思考法治工作的本质:无论城市大小,公平正义始终是群众最朴素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在石首的街头巷尾,我更能贴近群众的心声,也更懂得如何将法治的“大道理”转化为百姓的“小日子”。

工作中,我感受到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有温度的标尺。协助处理案件时,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嘱托时刻回响耳边,面对当事人的焦虑与期待,我学会了以耐心倾听诉求,用法律知识化解矛盾。我学会了将效率与温度并重——比如为偏远地区的当事人上门释法说理,用方言拉近距离,让司法服务更有“泥土味”。

团队的温暖给予我前行力量。前辈们如沉稳的松柏,以丰富的经验为我答疑解惑;同事们如蓬勃的春苗,在协作中迸发创新活力。在南京,团队合作更多是高效的分工与执行;而在石首,同事间的关怀更似家人般温暖——加班时一杯清爽的奶茶,雨天共享一把伞的同行,这些细微处的温情,让我更快融入了集体。我们深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绝非空谈,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积累。

微信图片_20250915172143.jpg

然而,挑战也如荆棘丛生。因是非法学专业,很多专业知识常让我陷入困顿,但习近平总书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教诲成为破局之钥。我学会在困境中沉心钻研,在压力下锤炼韧性,如同淬火的利剑,愈发锋利。作为年轻干警,唯有不断学习、把握专业,才能将法治思想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在石首,没有南京的“信息爆炸”,反而给了我更多静心思考的时间——夜晚的书房里,一盏台灯、一本法条,一沓稿纸让我更能潜心钻研,将理论扎根于基层实践。

展望未来,我决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航标,扎根基层司法一线。要做一颗扎根大地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精益求精;要做一簇燃烧的火苗,用热情点燃法治信仰的薪火。南京的历练赋予我视野,石首的沃土滋养我成长。年轻干部的担当,不仅在于办好每一起案件,更在于将法治精神播撒进社会的土壤,让公平正义成为全民的信仰。

入职石首法院,是起点,亦是征程。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嘱托,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在这片热土上,我愿做一束微光,照亮法治之路;做一滴汗水,浇灌正义之花——让初心在法槌起落间闪耀,让使命在司法实践中生根。



文章出处: 石首法院综合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