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躺平”,向上生长!荆州法院青年干警的 青训营“进阶”之旅(一)

发布时间:2025-11-19  访问次数:132

在变化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何为青年应有之姿?他们给出答案:拒绝“躺平”,做一个向上的青年!

时钟拨回初冬,一股青春的激流汇入武汉。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集训,而是一次思想的远征。湖北省法院系统第四期青年干警训练营的舞台,迎来了荆州法院的6张年轻面孔。他们暂别法庭,以“学员”之名,开启了一场为期七天的智慧探索与自我重塑。在这里,聆听与争鸣交织,理论与实战碰撞,个人成长的“小叙事”与湖北法治的“大图景”紧密相连。

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在开营式上与青年干警深入交流,为训练营奠定思想基石:一要拥抱变化的世界。以高水平应变能力在复杂形势中行稳致远。二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坚定法治信仰,坚守立场底线。三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深入基层一线,让公平正义通过具体案件落地见效。四要相信常识,尊重规律,讲求逻辑。始终保持法律人的理性。他勉励全体青年干警拒绝“躺平”、积极向上,以青春之朝气、奋斗之姿态投身法治事业。

01杜青青

修改尺寸1.jpg

个人简介:杜青青,1990年6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湖北荆州人,现为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川店法庭庭长(兼挂职川店镇党委委员),带领的川店法庭案件数量连续两年呈现20%大幅度下降趋势,获评“川店镇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乡镇建设先进集体”;个人曾获评“荆州市最美巾帼奋斗者”,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荆州市法院系统新英模”等称号,撰写的办案手记被《人民法治杂志》编入《新时代司法为民办案手记(系列)》。

活动展示:11月8日上午,青训营开展“闪亮的青春”演讲比赛决赛,杜青青以《以全力以赴之姿 铸法治青春之光》为题,讲述了不同的案件带给她的成长与淬炼,荣获三等奖。

省高院青训启智:明差距、学新知、补短板的实践思考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近期,我有幸获荐赴省高院参加为期七日的青年干警训练营,在思想洗礼与实战淬炼中,既见识了同行精英的卓越风采,更在密集的学习与交流里收获颇丰、感悟至深。此次培训以思想为帆、以实务为桨,既有名家引路——游劝荣院长纵论“拥抱世界变化、坚守法治信仰”,陈旗副院长深耕“舆情防范与司法智慧”;亦有实战砺能——从模拟法庭的唇枪舌剑、AI司法应用的前沿探索,到生态司法参访的实地感悟、营商环境对谈的思想碰撞,更借新闻发布会演练、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多元形式,让知识从“入耳”真正走向“入心”。现将培训中的几点粗浅思考与感悟汇报如下:

一、舆情防范:于细微处筑防线,以“五维思维”代救火

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旗以“舆情处置的全链条思维”为题,从舆情处置的“道”与“术”切入,深刻阐释了“政治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这五种核心思维的内涵——既要求我们站在政治高度把握舆情导向,又需以法治标尺规范应对流程,更要靠系统思维统筹资源、用辩证思维区分主次、凭底线思维守住风险,并结合法院舆情应对的正反面案例,生动讲解了“提升舆情意识是前提、调动各方资源是支撑、练好办案内功是根本”的实践逻辑,让我对“舆情非事后补救,而在事前预判”有了更具象的认知。这不仅是理论的指引,更是实务的警醒:司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怀揣“时时刻刻接受舆论拷问”的敬畏心,于源头规避风险。正如我们日常撰写判决、调解书时,尽量简化当事人隐私与争议敏感点,既是对权益的守护,亦是对不必要关注的规避;唯有将细节把控融入办案全程,方能筑牢司法舆情的“防火墙”。

 二、AI赋能:借科技之翼提效能,守法官之责定乾坤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为司法审判注入全新活力。作为新时代法院人,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既是提升审判质效的必由之路,更是践行司法使命的应有之义。面对AI,我们首先需打破“陌生感”与“畏难心”,以积极姿态学习智能工具、掌握科技功能;应用中更需把握“借力不依赖,赋能不越位”的尺度:文书初稿生成、类案检索等事务性工作,可依托AI高效完成,将节省的时间与精力聚焦于审判核心;但事实认定的严谨、法律适用的精准、证据采信的审慎,终究离不开法官的价值判断与自由裁量——AI是辅助决策的“参谋”,绝非替代法官的“主角”,唯有守住这一底线,方能让科技真正为司法公正赋能。

三、破惰向上:见精英知不足,明差距补短板

青训营里,身边同行们的优秀让我深受触动:有人深耕类案研究,对复杂法律适用信手拈来;有人善用科技工具,办案效率与质量双优;有人舆情应对思路清晰,总能精准抓住核心矛盾;更有人专研法学理论,撰写的论文兼具实务深度与学术价值。正是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人,我才真正明白:自己连“躺平”的资格都没有,更让我清晰划分出“躺平”与“摆烂”的边界——70多分满足现状、不再向上,是躺平;40多分放弃努力、放任落后,是摆烂。过往我常以“佛系”为借口,实则是放纵惰性侵蚀自身的行动力与内驱力,全然忽视了工作中的短板,比如长期未结案件的积压、执行完毕率的滞后,看似“在审限内结案”,实则连“及格线”都未达到。未来我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惰性、祛虚浮,以“不满足于及格、力争更优质”的标准,推进每一项工作。

此次青训营的所学所悟,是思想的“加油站”,更是行动的“指南针”。后续我会将培训所得融入日常办案,在实务中琢磨改进、在实践中锤炼本领,以更扎实的专业能力、更积极的工作状态履职尽责。前路漫漫,唯有不懈努力,方能不负此番际遇。

02王娟

修改尺寸2.jpg

个人简介:王娟,1987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政法大学在读博士, 湖北洪湖人,现为洪湖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立案庭庭长。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评定为优秀,二次荣立三等功,所撰写的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1年度案例。

活动展示:11月5日上午,课前论坛环节,王娟以“AI时代,智赋未来——青年法官的数字司法力”为题,结合AI与司法实践,分享了法官在技术赋能中淬炼初心,在转型阵痛中重塑司法能力的思考。

青衿赴新程,法治续新篇

青训营的七日,让我在思想淬炼、能力提升与文化熏陶中,更深刻体悟到青年干警的成长之路,始终与时代变化同频、与法治信仰同向、与实践磨砺同步、与规律遵循同行。

以“驭变之智”回应时代之问。科技迭代与社会转型正重塑司法服务的形态。鄂州中院的“智审精灵”、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法院“集约化3.0+大模型”、司法技能大比武作品展示等各地推行的“科技赋能”行动,正是对这种变化的主动驾驭与积极回应。荆州中院引入“要素式诉状生成终端”,既回应了群众对高效司法的需求,更以互联网思维破解传统立案难题,让技术创新成为服务提质的“加速器”。洪湖法院推动立案前及行政复议中嵌入自纠流程,推动行政行为自评自纠关口前移,则是在社会结构与纠纷类型的演变中,找准司法服务的切入点。这种“识变、应变、求变”的实践,恰是青年干警拒绝“躺平”、向上生长的鲜活注脚。

以“信仰之光”筑牢初心之基。法治信仰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所系,是抵御一切干扰的精神支柱。这份信仰,源于对科学理论体系的深入学习,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认同,更源于在每一次成功调解、每一份公正判决中感受到的群众认可与职业尊荣。作为身处化解矛盾第一线的立案庭干警,我将始终把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转化为接待每一位当事人、审查每一份诉状、分流每一个案件时的严谨与热忱,让法治成为群众可信赖的依靠。

以“实践之笔”书写成长答卷。司法事业绝非纸上谈兵,其生命力在于实践。从“伟大判决的诞生”模拟法庭的激烈交锋,到“由术入道”圆桌派前辈的经验之谈,再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度对谈的思想碰撞,无不印证着“实践出真知”的朴素真理。我将勇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主动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服务群众的一线去,在办理大量具体案件、处理各类复杂纠纷的实践中,增长化解矛盾的智慧、群众工作的本领和驾驭庭审的艺术,让青春的汗水浇灌出坚实的成长之花。

以“理性之尺”把握工作规律。法律是理性的艺术,司法是逻辑的实践。曹吉安教授关于逻辑思维与表达艺术的讲授,以及廉政辅导中强调的权力监督制约,都深刻揭示了理性、规律与逻辑对于公正司法的极端重要性。面对盲从,我们需保持冷静;面对干扰,我们需坚守底线;面对诱惑,我们需清正廉洁。在立案审查、案件分流、多元解纷等各个环节,我都将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尊重司法规律,运用逻辑思维审慎判断,努力让经手的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征程万里风正劲,青春奋楫正当时。我将带领洪湖法院立案庭青年干警,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锚定 “驭变、守心、务实、循理” 的工作坐标,以奋斗之姿赴法治之约,让青春在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湖北“支点建设”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03李婷婷

修改尺寸3.jpg

个人简介:李婷婷,1993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湖北五峰人,现为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助理。所撰写的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2年度案例、2023年年度案例。

活动展示:李婷婷主持了以“法官的行为艺术”为主题的课前分享环节,与法院同仁一起分享、学习了法官们藏在细节里的行为艺术。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11月2日至8日,我有幸参加省法院第四期青年干警训练营,为期一周的训练营里,没有日常工作的案牍劳形,有的是青年干警思想的碰撞、技能的切磋、精神的共鸣、榜样的引领、经验的传授、同仁的激励,让我对“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有了更为深刻的司法注解。

青春的奋斗,是对信仰如磐的初心坚守。训练营的第一堂课将理论学习、初心回顾与廉政教育相结合,通过读书交流会、重温入党志愿书、讲授微党课等形式,引导我们在回顾初心中砥砺忠诚。让我认识到青年干警的奋斗,从来不是漫无目的地闯荡,而是手持法律利剑,守护司法正义的笃定前行。我们在一次次法治实践和理论学习中沉淀法治信仰,并将信仰转化为践行法治自驱力和续航力,指引我们在每一次审判中用专业态度守护司法公信力,在每一次调解中展现司法智慧、传递司法温度,在每一份文书中以最敬畏的笔触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让司法为民的初心在为民办实事中落地生根。

青春的奋斗,是对本领过硬的孜孜追求。在参加训练营的过程中,我有幸主持了以“法官的行为艺术”为主题的课前分享环节,和四位法院同仁一起分享、学习了法官们藏在细节里的行为艺术,也深刻感受到作为青年干警,我们的底气应当来自不断积累的专业素养和内心无私的公正信仰。选择投身法律事业,就是选择终身学习,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不断更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AI在司法实践中大量运用,疑难复杂案件层出不穷,都要求我们有过硬的本领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青春的奋斗,就是将终身学习变成日常习惯,对法条法理深耕细研,对法律适用反复琢磨,对办案技能精益求精,对裁判文书字斟句酌,对证据链条严密梳理,对新生事物主动适应,在勤学苦练中弥补短板、提升能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在审判工作中站稳脚跟。

青春的奋斗,是对廉洁底线的牢牢守护。廉洁是司法的生命线,更是青年干警奋斗的底色,是融入办案每一个环节、贯穿青春全过程的行为标尺。青春奋斗的底线,是从英模事迹中汲取力量,从反面典型中敲响警钟,在权力面前保持敬畏,在诱惑面前坚守本心,严格遵守防止干预司法的“三个规定”,不越权,不徇私,在案件审理中与当事人和律师保持清清爽爽的关系,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被人情世故裹挟,守住小事小节,守住内心的纯粹与坚定。

训练营的结束,是奋斗的新起点。作为法院青年干警,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理想信念融入司法实践,把专业本领转化为履职成效,把责任担当落实到每一个案件中,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中沉淀,在践行法治的征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结语

“青年干警怎么样,湖北法院的明天就怎么样,湖北法治的明天就怎么样!”游劝荣院长的殷切寄语言犹在耳。

结营是训练的句点,更是践行使命的新起点。荆州法院青年干警已将训练营的收获打包成行囊:既有“相信‘相信’的力量”的法治信仰,也有“尊重规律,讲求逻辑”的理性自觉,更有“深入基层看到办法”的实践导向。他们即将返回各自岗位,将七日所学转化为服务审判、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我们期待,这股青春的动能必将在荆州法院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激荡出最响亮的回音,为湖北法治事业贡献更加磅礴的荆州青年力量!

 

 


文章出处: 新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