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行政争议“切入点” 助推实质化解“大纵深”
今年以来,荆州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聚焦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从“一体化多元解纷、一把手出庭应诉、一系列司法建议、一条链判后答疑”四方面出发,深化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良性互动,全力做好行政争议化解的“加法”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减法”,有效激活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一池春水”。
从“分散化”到“一体化”强化争议多元化解
成立荆州区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室
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参加学习培训
化解行政争议,联动联调是“上上策”。今年以来,荆州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完善行政争议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在荆州区矛盾调解中心设立“荆州区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室”,由政府主导、专门机构负责、职能部门参与,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及行政机关参与行政争议源头化解。
肖某与某村委会产生纠纷并报警,经调查后区公安分局作出《终止案件调查决定书》,肖某不服该决定书,向区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区人民政府经过审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肖某对该复议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荆州区人民法院受理后,承办法官发现肖某针对该案多次上访,并向纪监委、巡视组多次进行检举、举报。考虑到肖某多次信访的举动,荆州区人民法院充分运用“荆州区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室”作用,针对该案与区公安分局、当地人民政府多次积极沟通,同时与肖某本人沟通联系了解其真正诉求。在多次多方的沟通协调中,各部门秉承“将纠纷化解在源头”的理念,针对性做肖某的思想工作,解决肖某的真正诉求,最终促成肖某与村委会达成协议,并撤回起诉,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近年来,荆州区人民法院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不断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日常沟通和协调,强化司法与行政机关的有机联动,充分发挥各界力量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建立起了立体化、全方位、实体化运行的联动机制,逐步推动形成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和诉前、诉中、诉后全链条基层治理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已实质性化解行政纠纷28件。
从“负责人”到“一把手”强化出庭应诉实效
3部门“一把手”出庭应诉
市、区相关部门一把手出庭应诉
告“官”难见“官”,是老百姓在行政诉讼中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实质化解行政争议,荆州区人民法院不断深化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各行政机关高度关注,对实质化解行政争议起到了积极作用。
高校周边的某网红小吃街因无序经营,带来了一系列卫生、治安、消防、交通等安全隐患,居民投诉多。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荆州区人民检察院以荆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荆州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荆州区城南街道办事处三部门不履行职责向荆州区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荆州区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第一时间与荆州区人民检察院、荆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荆州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荆州区城南街道办事处进行联系沟通,组织双方进行证据交换,明确案件争议焦点,并进行相应整改跟踪协调。案件审理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履责,针对网红小吃街无序问题,通过安装护栏、明确划分行人通道、摊位区域、车辆行驶区域已基本实现人车分流,并划定固定摊位300个,确保商贩规范经营。庭审中,三部门 “一把手”重点就荆州区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后的履职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进行最后发言陈述。目前网红小吃街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
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对于提升“关键少数”法治意识、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年5月以来,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水利和湖泊局等单位“一把手”共计10余人次出庭应诉,较今年1-5月同比上升160%。荆州区人民法院不断健全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常态化机制,推动“一把手”应出尽出、出庭出声,建立行政应诉情况通报和约谈制度,将出庭情况纳入年度法治建设绩效考核中,促进行政机关守约践诺,做到出庭出声出彩,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高效化解。
从“小切口”到“大良方”强化司法建议运用
“建”在点上,“议”在实处。司法建议是法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延伸审判职能的重要形式之一。荆州区人民法院切实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健全行政诉讼司法建议机制,及时向有关单位和管理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为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贡献法院力量。
随着城市发展,因征收拆迁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时有发生,为妥善处理此类行政案件,荆州区人民法院主动靠前与荆州区城市更新服务中心及属地党委政府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功能,共促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在10起因强制征收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曾15批次集体赴京上访。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荆州区人民法院依托前期向相关行政部门发送的司法建议,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联系,经过反复沟通与协商,最终10件长达7年的行政争议得以化解,行政机关和当事人都非常满意,原被告向承办法官同送锦旗表示感谢。
今年以来,荆州区人民法院采取“一案例一庭审一建议一提升”模式,举办行政审判普法活动5场次,覆盖10余家行政机关600余名执法人员。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19份,开展跟踪回访25次,行政机关回复率100%,切实推动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和行政争议源头治理。
从“法定审”到“判后答”强化释法明理成效
案结不是终点,事了才是目的。荆州区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判后答疑工作,充分运用“判后答疑+释法析理”模式,积极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切实提升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的接受度、认可度和满意度。
冯某在荆州某建材厂砖机车间内制砖时,不慎摔倒受伤到某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要求荆州某建材厂负责人支付医疗费。冯某申请工伤认定后,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调查作出决定:认定冯某2022年11月所受伤为工伤。荆州某建材厂不服诉至法院。经审理,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调查过程存在程序瑕疵,但其所作工伤认定合法,所以依法裁定驳回荆州某建材厂的起诉。但原告对此结果不理解不满意,为实质性化解此起纠纷,承办法官主动约见原告荆州某建材厂负责人吴某及其律师,在共同学习了工伤认定相关法律法规后,吴某及其律师表示明白了自身维权存在的问题,对法院的裁定表示理解,对法官的释法明理表示满意。至此,一起可能引发当事人闹访的行政争议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行政争议判后答疑,让法官用平等文明亲和的方式为当事人释疑解惑,能够最大限度消除当事人对审判结果的不满,满足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提升对裁判的可接受性。通过判后答疑为当事人提供法治指引,真正增强了司法的公开性、透明度、公信力,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今年以来,荆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判后答疑22人次,解决行政纠纷平均耗时减少24.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