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松如松③ | 用心用情站好“最后一班岗”
2022年,考虑到杜坚松的身体情况,市中院党组将其调整到办案压力相对较小的立案二庭任副庭长,主要负责审理需要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
案件数量少了,杜坚松的“一丝不苟”却更甚了。
如松般坚持
用心用情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起工伤待遇纠纷案,因工伤截肢的职工认为,配置假肢超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定标准的部分,应由原用人单位赔偿。一、二审法院作出支持的民事裁决,企业不服,请求再审。
仔细审看案件卷宗,杜坚松一眼就发现了问题:原裁判存在法律适用错误。当即提交至市中院审判委员会,经讨论决定,裁定对该案进行再审。
于法,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职工配置假肢超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定标准部分应由本人自行承担。判决由用人单位承担,法律依据不足。
于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一款假肢,确实不能完全代偿工伤职工屈膝行走的实际需求,职工选择其他款式假肢,一次装配就超出核定标准费用达2万元。假肢使用期限为3年,还需要更换8次,16万元对于已截肢职工来说负担沉重。
一边是企业合法权益,一边是工伤职工实际需求,不能简单下判!必须寻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只有调解方能实质性化解这起纠纷。
从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到担当社会责任,杜坚松一遍遍做工作,企业负责人被说动,愿意调解;又不厌其烦地向工伤职工讲法释理,终于获得了信任。一次、两次、三次……在杜坚松不懈努力下,双方分歧一步步缩小,终于达成调解协议——企业出于救济关怀,一次性向工伤职工给予10万元假肢更换补偿费。
从初春到初夏,这起折腾了双方4年的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民事再审案,当事人积怨加深、矛盾尖锐。再审程序关系他们对司法公正最后的期盼,容不得一点差错。”杜坚松说。
正是这份不偏不倚的公正和善意柔情,总能“化干戈为玉帛”。每每当事人要送锦旗,他连连摆摆手:“不搞这些,都是我们法官应该做的。”
工作上的强者,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生活不易。
定期复查时,结肠上长了息肉,住院做个切除手术,几天后就回了办公室;每个月将行动不便的八旬母亲带到医院治疗,每天中午打电话提醒老人按时吃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师父还有5年退休,我们时常聊起他退休后的悠闲生活,他说,希望还有明天。”黄芳满腹心酸,不管有没有明天,师父的今天依然坚守在审判一线。
杜坚松总说自己很普通。但在黄芳眼里,师父始终践行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职责使命,“他,是我心中最好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