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商 荆州法院在行动丨松滋法院:深化“法院+”执行联动机制破解执行难题
一场跨越千里的联合执行行动,让一起陷入僵局的买卖合同纠纷案迎来转机。被执行人王某在案件执行期间“失联”,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借助执行联动机制,松滋法院获取了王某在云南省弥渡县的行踪线索,执行干警驱车奔赴当地,在弥渡县法院协助下成功找到王某,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王某当场履行40万元。
这正是松滋法院深化执行联动机制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法院执行工作往往“单打独斗”,面临查人找物难、资产处置难、部门信息不畅等挑战,严重制约案件执行质效。面对这些“顽疾”,松滋法院通过不断创新“法院+”工作格局,以多方协同之力破解执行难题。
今年9月,松滋法院联动与市营商办、公安局、检察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构建全方位执行查控网络,有效提升人财物查控、处置效率。自机制建立以来,成功化解了一批涉营商涉民生重点案件,办理拒执犯罪案件数增加3倍,资产处置金额提升超10倍,资产溢价率从0.76%提升到13.7%,执行到位率、执行完毕率等核心指标持续向好。
法院+公安:联动查控,精准出击
查人找物是执行工作的首要难题。今年,松滋法院与公安机关深度合作,制定了《关于建立快速查询信息共享及网络执行查控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打破了法院执行查人找物的“信息孤岛”。
被执行人肖某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在个人微信账户资金流水高达1000余万元的情况下,仍拒不履行2367万元的返还义务。松滋法院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25年9月,公安机关通过网上追逃系统在武汉将肖某抓获。
今年以来,松滋法院共移送拒执案件线索4件4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4件4人。通过联动机制,联合公安局查人找物89次,拘传被执行人156人,拘留85人,大幅提升了执行效率。
法院+市监、发改:联合惩戒,激励修复
整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局力量,加大联合惩戒措施。今年以来,共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5人次,限制高消费2352人次,将失信信息同步推送到市场监督管理局失信惩戒系统,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同时,与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清理工作,为32家企业启动信用修复程序。
法院+资规、税务:数字赋能,高效处置
在财产查控上,松滋法院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协作,依托不动产网上办事大厅,通过数据共享互通,畅通查询、查控、解封渠道。执行法官仅需上传法律文书、发出指令,即可实现“一网通办、一键办理、一次办结”,操作用时不到10分钟。今年以来,累计查封房产55处,通过专网线上查控不动产421次。
对于查控到的大宗资产,松滋法院联合税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快速厘清税费明细,及时挂网拍卖,协助办理权属变更手续,显著提升了资产处置效率。
2025年5月,在一宗工业用地及在建厂房拍卖案例中,被执行人某药业有限公司的资产以735万元拍卖成功,不仅实现了债权,还为优质企业入驻腾出了空间,同时化解了申请执行人作为另案被执行人的12件执行案件,为类似大型资产的处置提供了有益经验。
今年以来,通过联合处置,挂拍成交动产、不动产24宗,实现债权9513.54万元。
法院+综治:多元解纷,源头预防
为实质化解一起拖欠23名职工工资66万余元的群体性欠薪纠纷,今年8月,松滋法院深度入驻市综治中心,高效运转“法院+N”多元解纷机制。诉讼服务中心组织市总工会、社保服务中心、劳动保障维权中心等解纷力量会商研判、制定调处方案。
由于涉案企业总部在广东,法院通过远程视频调解平台组织异地调解,当事人线上完成沟通协商、签署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的全流程,突破了地域限制。
法院+社会力量:悬赏监督,全民参与
松滋法院鼓励申请执行人发布悬赏公告,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拓宽发布渠道,动员社会力量成为“流动信息员”,今年以来,共发布执行悬赏公告24期。定期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见证执行,今年8月,开展“‘法官来了’之正在执行”直播活动,10万网友直击执行现场,见证监督执行过程。
松滋法院的执行联动机制正在加速将“纸面权利”转化为“真金白银”,不仅提升了执行效率,更优化了当地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家当地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看到法院执行如此高效有力,我们经商创业的信心更足了。”随着“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执行联动网络越织越密,松滋法院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高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