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活创新创造活力
——荆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11-04  访问次数:243

面对知识产权案件呈现的新特征,荆州法院服务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强化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能力建设,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推行知识产权要素式审判机制,为荆州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一组数据见证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34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调撤率为90.4%,有效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侵害商标权案件数量连续三年下降,市场主体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司法保护正成为激发创新活力的“加速器”。

“严”字当头,筑牢司法保护“高压线”

徐某某、杨某某等4人通过网店销售假冒某知名品牌白酒,涉案金额达6461.4万元,系2024年度荆州地区审理的涉案金额最大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至三年,并处2500余万元罚金。

北京某公司拥有中医执业药师考试课件的著作权,正版课程官网售价数千元。马某某未经授权,以8/份的价格在店售卖盗版课件(通过网盘传播)。法院审理认定马某某侵犯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酌定赔偿1.5万元。

    ……

今年4月,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4起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涵盖商标权、著作权等领域,兼顾刑事打击与民事维权,彰显司法对创新成果和市场秩序的双重保障。

图片

近年来,荆州两级法院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改革,全面促进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门化、程序集约化、人员专业化。

 根据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趋于集中化、批量化、标的额偏小、权利人跨地域等特点,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知识产权小额诉讼案件审判参考》,为荆州辖区法院适用知识产权小额诉讼机制和要素式审判提供可供参考的明确指引,一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29.26天,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

 针对知识产权批量维权案件的类型化特点,为提升办案质效,荆州法院引入“先行判决”机制,选取其中一件典型案件先行审理,形成先例判决,再引导同地域同行业的其他案件被告检索类案判决、相互沟通,通过“示范诉讼+判后指导”实现类案的集中调解、一揽子化解,让批量案件止于未诉,有效减少诉讼增量。

 严惩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侵犯著作权等类型犯罪,2024年以来,共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43件,判处罚金2977.9万元。重点打击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食品安全领域的侵害商标权的刑事犯罪,在依法适用主刑的同时加大罚金刑的适用与执行力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合”字聚力,构建协同共治“新格局”

湖北某农业发展公司是荆州市一家优质粮油企业,自主设计的美术作品广泛用于大米包装,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2025年,该公司发现某粮油公司未经许可,在其大米包装上使用与其美术作品高度相似的图案,遂诉至荆州区人民法院。

该院立足保护企业发展、维护区域良性竞争,主动邀请粮油行业协会参与协调,最终促成某粮油公司停止使用侵权图案并赔偿损失,双方在法庭之外握手言和。

    图片

“该案通过‘法院+行业协会’联动机制,助力知识产权‘快保护’。”荆州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荆州区法院“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先行试点改革以来,不断与行政机关、调解组织、行业组织、科研院校完善信息共享、业务交流、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司法+行政+X”多元共治协同保护力度。今年以来,该院通过多元联动化解知识产权案件463件。

 知识产权保护不是“独角戏”,需要多方协同唱好“合奏曲”。

 荆州法院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建设,与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规则。推动“白云边”等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实体化运行,探索构建集法治宣传、风险预警、快速维权、诉调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如何构建多方协同保护机制,让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双轨”治理效能更佳?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建立“宜荆荆恩”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建成湖北首个跨区域、跨部门“全链条”保护体系,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在此机制下,今年1至9月,与市市场监管局协同处理诉前调解案件506件。

“新”字引领,打造服务发展“快车道”

 位于石首市新厂镇的绣林玉液酒业有限公司始创于1951年,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园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华老字号”企业。

去年7月,石首市人民法院绣林法庭联合新厂法庭及新厂镇政府,在绣林玉液酒业有限公司挂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以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激励企业创新活力。

今年2月,湖北省第二批“省级联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名单,绣林玉液酒业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成功入选,系荆州唯一。

“绣林玉液酒业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的设立,正是法院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主导作用、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的生动注脚。”石首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石首市人民法院建立知识产权跨域协同保护机制,形成“警格+网格”“1+N”“示范判决+类案调解”的“三道加法”解纷新模式,连续三年获全省五部门联合表彰。今年7月,石首市人民法院“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项目,成功入选湖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创建试点。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近年来,荆州市各类高新科技企业蓬勃发展,荆州法院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成果的司法保障,为高新技术企业强化保护意识、排除风险隐患、解决疑难困扰、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图片

法官在企业设立巡回审判点,建立“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当庭宣判”快速处理通道,通过典型案件巡回审判强化以案释法效果,从源头上减少知识产权类纠纷的发生概率。

“信息随手一转,可能侵权!”全市法院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常态化开展“六进”活动,畅通公众了解知悉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的渠道,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共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为荆州尊重、创造、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氛围。


文章出处: 荆州中院、荆州区法院、石首法院